孔大儒門生遍及朝野,也是太元朝第一大儒世家,這樣的世家送的貼子,和一般世家送來的貼子豈能相提並論。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伴鶴這邊見主子都明白,自不在替主子覺得委屈。
在郡王府那邊,趙郡王王妃再次將手裏的貼子翻了翻,才放下來,「謝府那邊沒有送貼子過來?」
「奴婢看了,沒有。」趙嬤嬤是趙王妃從嫁家帶來的奶嬤嬤。
趙郡王王妃擰眉,「杏花宴一事,莫不是謝府記恨上郡王府了?」
「奴婢看這怕不會,謝大人還在郡王的手下做事,許是謝家那邊還沒有從宋家族學那拿到貼子吧。」趙嬤嬤幫着分析。
趙郡王妃點點頭,手指敲着方几上放着的貼子,「還有三日便是族學辯論會,既然謝府的貼子沒有送來,便選父親送來的貼子吧。孔氏是第一大儒世家,我父親如今卻位置首輔,自也是不比孔氏差。」
如今當朝首輔正是趙閣老,趙閣老門生不說其他,只說現內閣里的次輔顧遠便是其學生之一,可謂權勢遍極朝野。
趙嬤嬤笑着把貼子都收起來,「奴婢記下了,便是謝府送了貼子來,奴婢也退回去,這太元朝第一大家可不是孔家。」
不是孔家,自然是趙家。
趙郡王妃笑了笑,又交代道,「南蓉那裏要穿戴的東西也仔細準備着,她年歲不小了,如今給她相看多門親事她都不喜,這次正好藉機會讓她多看看,總不能再拖下去。」
說起女兒的婚事,趙郡王妃就想起兒子來,「懷榮今年已經十九,郡王一直說要過了這次的春閨再給他訂親事,要我說蘭枝就不錯,偏郡王還看不入眼。」
趙蘭枝是趙郡王府娘家的侄女,今年十六歲,在趙氏看來,閣老府出來的女子,又是自己的親侄女,自然是配得上自己的兒子。
「奴婢看王爺到不是不同意,只是想着錦上添花,待世子中了春閨之後再提婚事。」趙嬤嬤自然是勸着來,哪敢說一個不好。
趙氏這才笑了,揮手讓趙嬤嬤下去了。
在謝府那邊,鳴哥把貼子給母親後,見母親立馬就安排劉媽媽給各府送貼子,他會在一旁,聽到有郡王府的時候,眼珠轉了轉,待曼雲一出去,鳴哥便以藉口要回去溫書告退。
孔氏還想和兒子說說話,可聽到兒子要溫書上進,自不會攔着,還生怕耽誤了兒子,又交代劉媽媽叮囑前院的人晚上備宵夜。
鳴哥慢步的出了靜安居之後,立馬就小跑起來,小廝順才見了也跟上去,「少爺,你可慢點。」
一向持重的主子突然之間跑起來,順才自不敢好多,待看到主子跑到前院,追上曼雲之後,這才停下來。
鳴哥平復了幾下呼吸,「將郡王府的貼子給我我親自送過去。」
曼雲見少爺跑過來也及為詫異,所以停了下來,然後聽到是這樣後,也不多問將手中的貼子翻出來遞了過去,孔氏極重視郡王府,所以送給郡王府的貼子放到了最上面。
鳴哥輕咳一聲,順才立馬上前接過了貼子,還嘴甜的說了一聲,「麻煩曼雲姐姐了。」
不過是十歲的小童,還學大人一般的叫姐姐,曼雲忍不住笑了,又規矩的給鳴哥見了禮,這才轉身走了。
順才見曼雲走了,四周又沒有別人,這才立馬把貼子遞過去,「少爺,咱們是今兒去郡王府還是明兒個再去?」
鳴哥接過貼子,眉頭擰着,「杏花宴後雖沒有人說什麼,可也不是傳不出來,他們欺負二姐,不把謝府放在眼裏,憑什麼要給他們貼子?」
順才錯愕,「那....」
「母親那邊你不說,我不說,誰知道我沒有送去?郡王府又極重臉面,自然也不會主動問起這事。」鳴哥把貼子塞進衣袖裏,一臉嚴肅看着順才,「你要記住你是誰的奴才。」
順才連連點頭,「少爺放心,奴才的主子只有一個,那就是少爺。」
鳴哥小臉微微有些泛紅,手握拳放到唇邊輕咳了幾聲,掩飾自己的尷尬,「你也不用這般奉承我,我雖然卻知道做人要忠誠,你雖是奴才,卻也要時時勸諫主子,我亦不會怪你。」
「小的明白。」順才一臉認真且嚴肅。
鳴哥的臉徹底的紅了,胳膊板在身後,往自己的院子走,所有人都將他當成孩子,順才是他的小廝,這麼鄭重其事的態度,鳴哥心裏高興,又有些抹不開臉,彆扭的只能大步的快走,掩飾自己的臉紅。
初七一大早,劉媽媽親自帶了翡翠樓的掌柜的端着首飾到瞭望月樓和青山院讓三個姑娘選辯論會那天要戴的首飾,謝元娘想着自己還有事要和姐姐說,便讓醉冬過去遞話,說她去望月樓一起選首飾。
劉媽媽聽了自然高興,這樣來也省事,以前不敢這麼提,是二姑娘霸道,如今二姑娘主動提了,她怎麼能不高興。
等謝元娘帶着令梅到望月樓時,翡翠閣的掌柜的也剛把首飾盒子拿出來擺好打開,各式首飾琳琅滿目,讓人移不開眼。
謝元娘活了兩輩子,對這些早就不感興趣了,何況舅母送來的東西里,就有一箱子的首飾,樣子各個比過這些。
謝元娘隨意指了兩樣之後,便坐在一旁喝茶,硯姐也說自己帶了首飾來,又耐不過姑姑有交代,也隨意的挑了只簪子,同坐在一旁,到是謝文惠很認真的各個都看了一遍,然後才又各配了幾套,劉媽媽讓掌柜記錄下來,這才帶着人下去了。
謝文惠喝了幾口茶,「元娘和表妹怎麼不多挑幾件?」
三個人只有她一個人認真挑,到讓人覺得她眼皮子淺。
可重活了一世,上輩子最後成了寡婦,便再也不能扮拌,如今謝文惠自是要好好的打扮才是。
謝元娘道,「那日我坐在下面觀賞,大家的目光都在台上,姐姐要好好打扮一下才是。」
硯姐卻說的直白,「我從江南帶了些過來,到是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