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復說「想不到你一全真教弟子還懂這些科學的東西?呵呵……」
蕭天樞說「夫全真者,是大道之清虛,無為瀟灑之門戶,乃純正之家風,是重陽之活計。茶壺小說網 www.chahu123.com修仙之士,學道之流,慎勿狂游而參禪,且莫徒勞而問道。」
年復笑道「嘿嘿,一副官腔給誰看呢!……」
蕭天樞笑道「就沒有給你打官腔,你瞧你說的,我們哥倆,我有必要……」
年復說「呵呵,不打官腔,這樣拿喬的說話……」
蕭天樞笑道「呵呵,那我拿喬給你看看,群居慎口累真功,獨坐防心積實行,莫為小過而不除,休言微行而不積。心猿緊鎖,意馬牢擒,三逆散而神寧,六賊剿而意定。緩緩而抽添水火,微微而調息真功。清淨寂寥而低下謙和,柔弱而煉心,恭敬於人而有益。般般勘破這行屍,物物休停除走骨。爭奈人人舌辨以為能,個個剛強而為勝;無明火大而為尊,人我山高而獨是;處眾不取其下,鬧處不取其靜;欲處而神慌,動處而意亂。更有一等專持乞食度日,卻言便是真修,如此是慵饒下鬼,愚頑不省之人,迷迷無端之蠢,切不如聞!」
年復笑道「呵呵,說我呢吧?」
蕭天樞說「早煉頑心,去假修真而了性。若執慧性而皆昏精,着心燈而忽暗,慳吝而難成大道,狠毒而怎悟玄真?妬賢嫉能而招愆,貪生怕死而造罪,書符貨術而謾人,行藥治病而圖賄,狂恠道中之賊,喧呼眾人之害,不悟妙訣而胡游,心意迷迷而狂走,受了十方善信供養而難消。若謹修而了真心,稍怠墮而沉地獄,得遇真師強尋。妙訣不許愚人得知,只要人人自悟,不用搖筋擺髓之功,亦沒惑人采戰之術。但會無為之初始,自覺神炁而沖和。自然丹爐而藥就,顯現靈砂而照照,明徹神光而燦燦,自見道德之祖宗,認是清閒之源本,乃性命之妙門,是脫神仙之模子,人人悟透此玄機,乃得長生而久視。」
年復說「呵呵說的好像真的,能修練成這樣,得啥時候呀!」
蕭天樞說「不是惑言而說人,亦非邪術而誘你,酷告全真之高士,奉勸世上之迷徒,各各悟取害風言,人人同登於正教。如今說下修行之端的,能絕群迷之疑慮。伏望人人離俗以登真,一一斷塵而得道,然願一切眾生皆登仙闕者矣。常人怕生病,對於修行人來說,生病可是「大漲功力」的好時機!不管是何種事情,本身沒有好與壞。好與壞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心製造的,是我們自己分別、執着出來的。遇到一種障礙,能增加一種智慧;遇到一種違緣,能提升一個層次。」
年復說「遇到哪種違緣呢?」
蕭天樞說「比如說今天生病了,不要把它看成是生病,而是去病。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如果沒有過去種的因,今天不可能生這種病。這些病本來就在身上存在的,今天緣分成熟了,病顯現了,也可以說是業力現前了。我們造下業因,叫「生病」;今天受到報應了,叫去病。有智慧的人,怕造惡業,不怕感受果報。沒有智慧的人,怕感受果報,不怕種惡因。種這個因了,將來肯定要受這個果;現在受的這個果,是你以前種過因,這是消業還債,也是去病去魔,是好事!但是我們這些凡夫,種惡因的時候不害怕,受惡報的時候害怕,這是顛倒的。生病了不可怕,如果你真有修行,這是竅訣啊!第一,今天發現有病了,說明你造的業還沒有消淨,欠的債還沒有還完,你要懺悔往昔所做的所有的惡業,尤其是懺悔殺生的惡業。通過懺悔,這些惡業都可以消盡,業消了果就沒有了,病就好了。」
年復說「然後呢,病好了,難道不生病了?」
蕭天樞說「第二,生病肯定也與冤親債主有關係,還債的機會來了,你不應該害怕,應該面對,對那些冤親債主要多發慈悲心,讓他們滿意,這樣債就還了。第三,修行的機會來了,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修自輕他重菩提心、自他相換菩提心,希望自己能承擔眾生的病痛。通過這樣的修法能消業積福,能還債,還能提高自己的修行層次,這是好事!但是如果不懂這些道理,患了病就心慌意亂「完了,怎麼辦啊?」這樣又造業了。這是自己的因果,你不相信因果,就是邪知邪見。怕自己身上有東西,怕其他眾生干擾,就去找人算命。算命的人說你身上有何種東西,命里有什麼坎坷……這樣,你對冤親債主又增加了怨恨,又增加了惡業;為了營養去殺生,去吃一些不淨的東西,又造了殺業。自認為很有福報,其不知「福所居兮禍所依」,新的一輪因果循環又開始了……」
年復說「那這又牽扯到念經了,你說每次念經總有一句志心皈命禮,志心皈命禮,這句話是啥意思呀?」
蕭天樞說「「至心皈命禮」,即道教經文的「寶誥」的開頭第一句,是道教經文格式之一。按《玉皇本行經集合注》解釋「至心,乃誠恪不二之意,世本作『志心』者非。」「志心」是心意堅決之意,而「至心」則有對仙真極為誠懇、一心不二的意思,故應作「至心」為宜。「至心皈命禮」即用最虔誠的心,對仙真皈命信服的禮讚。在道教經典中,寶誥的文體包含着對諸神、仙真、祖師功德的讚頌,和上天對我們的訓誡和勉勵。道教徒每天都要虔誠誦習各仙真的寶誥,一方面稱揚仙真的功德,發願行效,一方面藉此嚴以律己,善以待人,使自己的行為得到規範。道教的早晚壇功課經收錄了不少寶誥,我們平日可選擇部分寶誥念誦,或於上香時誦念供奉仙真的寶誥,只需一字一音,依字行腔便可。念誦的時候,可默想仙真的慈容,想念仙真功行的圓滿,這樣必能有所感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