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
陰雲密佈,電閃雷鳴,一場暴雨降臨到江淮大地上,連續數日不見停歇的,大小河流盡皆爆滿,又匯入到了長江之中,波濤滾滾,一瀉千里!
曹軍大營也被雨水寖泡了,帳篷、被褥、甲冑盡皆濕透,還無法生火做飯,將士們只能站在泥濘中,啃食發霉的乾糧,晝夜不得休息,其中滋味苦不堪言!
飽受陰雨之苦也就算了,軍中士氣更是一落千丈!
雖然上層極力隱瞞了,可是曹休、曹真兩路兵敗的消息,還是在大營中傳播開了,一時間人心惶惶,流言蜚語滿天飛。
有人抱怨上層指揮無能,這才導致了損兵折將;有人擔心陸遜領兵來攻打,自己也會命喪黃泉,再也見不到父母親人了。
而將士們說的最多一句話是:『若太師大人統軍,吾輩何至落入這般狼狽之境!』
統帥無能,累死千軍啊!
「咔嚓!--不好了,天子大纛旗被吹折了!」
一陣狂風席捲而過,插在行宮最高處的天子大纛旗瞬間折斷了,旗杆又狠狠砸在大殿正脊上,把上面的狻猊、鬥牛、獬豸、鳳、押魚五隻鎮脊神獸全都砸個粉碎,破磚爛瓦遍地皆是!
御林軍迅速衝過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才在風雨中重新立起一杆大纛旗幟,至於損毀的大殿正脊嗎,只能等風雨停歇再說了。
狂風吹斷天子大纛,還砸碎了鎮脊神獸,這是大大的不詳之兆啊,很多人望着行宮深處,皇帝好幾天沒露面了!
…………
「天馬……餓狼……狼把馬給吃了,朕錯了,朕的江山啊!」
「陛下!--陛下!」
曹丕昏迷三天三夜了,期間或是汗出如雨,或是癔語不斷,估計夢到了什麼可怕之事,『狼把馬給吃了』這句話,更是反覆說了多次!
曹熊、華歆、王朗、蔣濟、司馬懿幾人守在臥榻邊上,一個個愁眉不展,唉聲嘆氣,破虜將軍-夏侯稱手持寶劍,親自在門口守衛着,嚴禁其他人進入寢室,更不准探聽皇帝病情!
御醫們已經診斷過了,曹丕是操勞過度、急火攻心,這才吐血昏迷的,按說只要服用幾副溫補之藥,再好好修養一下,身體就能慢慢的恢復了。
可不知什麼原因,曹丕體內出現一股劇毒,其烈如火、其猛如虎,遊走奇經八脈,入侵五臟六腑,御醫們用盡了各種辦法,也無法清除這股劇毒,已經呈現毒血攻心之勢,神仙下凡恐怕都沒得救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股劇毒不是新近產生的,而是在體內潛伏很長時間了,起碼十年以上,而劇毒根源就在心口處,那裏有一塊陳年箭傷,已經變成了黑褐色!
皇帝中毒的原因,御醫們不敢多問什麼,重臣們卻猜到了七八分,更知道皇帝陛下恐怕難逃此劫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可是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曹丕龍馭歸天了,誰來繼承皇位呢?
曹丕一直沒有立太子,如今又昏迷不醒,很可能永遠也醒不過來了,若是不留下遺詔,或者遺言,事情可就麻煩了。
皇宮內九位皇子,背後各有支持者,又誰都不服誰,為了爭奪繼承權,恐怕會出現『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糟糕局面,對紛亂的大魏帝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想到問題的嚴重性,蔣濟愁眉不展、來回踱步,王朗、華歆長吁短嘆,不知如何是好,曹熊、司馬懿卻是眉來眼去,用目光不斷交流着,仿佛發現了一個天賜良機!
「水!……水!……朕要喝水!」
「陛下醒來了,太好了,快點取水來,御醫呢?」
黃昏時分,曹丕突然開口了,似乎有甦醒的跡象,蔣濟、華歆等人大喜過望,一邊服侍着喝水,一邊傳喚御醫過來!
可御醫們輪流把脈之後,都嘆息着離開了,一句話也沒說,一張藥方也沒開,只是跪在大門外請罪!
幾位重臣瞬間明白了,這不是皇帝的病情有所好轉,而是人臨死前的迴光返照!
「嗯!--朕昏迷多久了,外面情況如何了?」
片刻之後,曹丕不僅恢復了意志,居然還自己坐起來了,目光明亮,精神煥發,還第一時間詢問戰況,顯然擔心吳軍乘勝殺來,那樣灌嬰城大營就危險了。
「陛下昏迷了三天三夜,幸賴漫天神靈保佑,如今已經無大礙了,只好修養一段時間,龍體就會逐漸康復的!
戰況陛下不必擔心,曹真所部一路潰敗,幾乎陷入了絕境之中,幸好張遼將軍出兵接應,與吳軍大戰了一場,並成功將之擊退了!
如今張將軍坐鎮合肥,加固城池,收攏潰兵,已經初步穩住了局勢!
而陸遜連戰連勝之後,並沒有繼續進攻,反而釋放了被俘的我軍將士,歸還了曹休將軍的遺體,還派使者送來一封書信,希望魏、吳兩國罷兵停戰,重歸於好!」
違心安慰幾句之後,蔣濟取出一封書信,乃是大都督陸遜的親筆,吳軍在連戰連捷之後,沒有對曹軍趕盡殺絕,反而提出罷兵議和,這的確大大出乎意料!
「審時度勢,進退有據,陸伯言真是一位帥才啊,可惜如此英傑未能為朕所用,反而便宜了碧眼兒!
若朕有這般英傑之帥,又何須親臨戰陣,更不會有此大失了,可惜、可嘆、可恨啊!」
曹丕看過書信之後,先是長出了一口氣,而後伸大拇指稱讚起來,雖然對方是敵人,又剛剛打敗了自己,可有本領的人永遠值得稱讚!
書信內容很簡單,就是希望魏、吳兩國罷兵議和,而且議和完成之後,吳國願意繼續向魏國稱臣,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且沒提出任何復加條件,只求恢復舊時疆界就好了。
也就是魏國歸還廬江郡,而吳軍退出佔領的幾座淮南城池,誰也不佔誰的便宜!
按理來說,陸遜打了大勝仗,又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就算要與魏國罷兵議和,也該提一些賠償條件的,比如割讓幾座城池,勒索大量財物,或者廢除稱臣之事,魏、吳兩國平起平坐之類!
以魏國現在的情況,就算有一萬個不滿意,恐怕也要捏着鼻子認下來,最多積蓄力量,圖謀日後報復!
未想陸遜如此低姿態的求和,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深思下又不禁為之讚嘆:『這才是老成謀國之策啊!』
陸遜雖然兩戰皆勝,可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吳軍死傷也不在少數,而且剛剛經過風災的吳國,田園毀壞,民生凋敝,後勤補給困難至極,國庫估計也打空了。
以綜合實力而言,魏國又遠在吳國之上,如果繼續廝殺下去,只怕吳軍難以佔到便宜,反而有可能被活活消耗死呢!
因此上,見好就收,趁勝求和,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對吳國來說才是明智之舉!
而且議和條件寬鬆一些,既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又避免了結怨魏國君臣,否則魏國君臣懷恨在心,以後頻繁出兵復仇,吳國也是受不了的!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曹丕沒有猜到,陸遜處處手下留情,也是擔心激怒自己的師父,那樣會給吳國招來滅頂之災!
「皆是臣等無能,以至兵敗受辱,情願以死謝罪於陛下!」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眼看皇帝為兵敗之事嘆息,華歆、王朗、陳群等人連忙下跪請罪,但是心中卻另有想法!
陸遜能夠以少勝多、大敗魏軍,固然是其有統帥之才,可與孫權的鼎力支持也密不可分!
據說吳軍出征之日,孫權大會百官,親自登台拜帥,把自己的隨身佩劍賜給了陸遜,授予生殺之權,還說了這樣一番話:
『閫以內,孤王主之,閫以外,將軍制之!』
(閫,門檻的意思,或指皇宮內外分界線。)
孫權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魏、吳兩軍對壘期間,孫權坐鎮健康城內,全力籌集兵員、糧草、軍械……不斷的支援前線,卻從不干擾陸遜的指揮,是攻是守悉聽尊便!
正因如此,陸遜才得以大展拳腳,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接連重創魏軍兩路人馬,打贏了這場衛國之戰!
反觀魏國一方呢,曹丕猜忌多疑,不肯請蕭逸出任統帥,不願調荊州水軍參戰,又不聽謀士們的勸阻,在時機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強行出兵渡江決戰,這才招至了接連慘敗!
正所謂先有明君,而後才有賢臣,若是遇到了昏君、庸君、多疑之君,就算有陸遜這般統帥之才,只怕也很難制勝沙場的!